服务热线:029-85583114

后勤处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后勤处新闻 > 正文

宿舍楼管阿姨的一路诗情——记10号学生公寓管理员孔仙红

发布日期:2012-06-14     点击:

作者:{亚斌 振宇〕    来源:〔校新闻中心〕

温馨寄语 ——写给西安科技大学2008级全体毕业生 

披星戴月,刻苦求索; 

学海泛舟,载德归岸。 

大好男儿,志在四方; 

几日起航,再铸辉煌。 

悦心雅室,安全勿忘; 

防火防盗,时刻记牢。 

洁净卫生,确保健康; 

惜时珍秒,文明礼貌。 

情真意挚,心系母校。 

  20125月,这首诗誊录在了西安科技大学10号学生公寓楼的公示栏上,字迹清秀,情意拳拳。进出这栋公寓的2008级毕业生们知道,这是楼管孔仙红阿姨借一首小诗向大家临别寄语。四年转瞬而过,是要和孔阿姨说再见了。 

  68日,住在10楼的两位电控学院的同学穿戴好了学士服,来到孔阿姨的值班点说:“阿姨,快毕业了,我们想和您合张影。” 

  “好,好,来……”,孔阿姨亲切的站在了两个大小伙子中间。咔嚓,快门响起,镜头里的孔阿姨露着浅浅的笑意,脸上满是幸福。 

  缘何一个普通的学生公寓管理员让一群90后的大学生如此感怀,又是怎样的人格魅力促发了这样的举动呢?他们说,是诗歌,是温情,是四年朝夕相伴的光阴故事。 

诗歌,如生活一样质朴

http://news.xust.edu.cn/UploadFile/2012613152223458.jpg

  笔耕不辍——知道孔阿姨爱写诗的同学们都这样形容她的写作状态。 

  20088月,年近半百的孔阿姨成为了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10号学生公寓的管理员。入住宿舍的同学们偶然发现,眼前这位平淡无奇的楼管阿姨竟然还是个文学爱好者,爱谈诗,爱写诗。工作之余总能见到她在废旧的宣传单、草稿纸上写写划划,不是一首诗,就是一段文字。后来才得知,孔阿姨可算得上老资格的“文学青年”,早在1979年的时候便踏上了诗歌创作的路途。2005年,临潼农民诗社骊山诗社成立,孔阿姨就成为了诗社的第一批会员。这许多年来无论是在田间地头忙于生计,还是外出打工讨生活,孔阿姨都不改对文学的热爱。 

  然而,孔阿姨一再强调自己不是诗人,顶多算个文学爱好者。她说,“我的诗只是我人生的一些经历和体验,但我愿意与喜爱诗歌的人分享”。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写的,更是这么做的。翻开孔阿姨的诗稿,瓜果蔬菜、柴米油盐是其中的题材,种地收麦、做工吃苦是里面的篇章。邻居家的喜事,乡村里的变化,她把生活的点滴、人生的感悟都写进了诗歌里。这些文字便如泥土中生发出的麦苗一样清脆鲜嫩,天然质朴。而每次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诗歌时,这些脱胎于琐碎生活的文字却总不经意的就打动了大家。“孔阿姨的诗很浅显,但我常常被它自然清新的意蕴所吸引,被字里行间透出的昂扬精神所打动”,孔阿姨的诗友、人文与外国语学院2008级毕业生杨国柄如是说。孔阿姨把生活的真实带进了诗歌创作,把生活的激情传递给了10号楼的同学们。恰是那些细微而鲜活的生活拓本,叫同学们感动,教同学们向上。 

  谈起这些的时候,孔阿姨略有些羞涩。她说:“其实都没啥,我只是把几十年的经历通过诗歌与孩子们分享,传递一点人生经验,叫他们以后少走点弯路。” 

听者无不感怀不已,而孔阿姨的目光依然清澈如水。

 

工作,如作诗一样严谨

http://news.xust.edu.cn/UploadFile/2012613152235920.jpg

  接触孔阿姨的人,都知道她有一手绝活。 

  整栋10号学生公寓共住着电控、建工和人文与外国语三个学院500多名学生,可孔阿姨对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住的宿舍都记得清清楚楚。孔阿姨说:“是不是我们公寓的学生打我眼前一过,我都知道,外面的人别想随便进来。” 

  有一次,一名学生急匆匆跑到值班点问孔阿姨借420宿舍的钥匙,说要取个东西。孔阿姨张嘴就问道:“你是419宿舍的,要人家420宿舍的钥匙干嘛?”后来才弄明白,原来他是帮同班同学取落在宿舍的U盘。可即便是这,孔阿姨也是再三核对后才跟上去开的门。 

  采访的间隙里,一个看似学生模样的青年人刚往公寓楼里走,孔阿姨就大声问道:“你不是这个楼的学生,你找谁?”那人支吾半天说:“我……我是旁边一家公司的,上一下厕所”。孔阿姨这一招“慧眼识人”,诚然让人叹为观止了。 

  练就这身绝活,孔阿姨可是没少下功夫。为了认清学生,孔阿姨按照值班室的宿舍分配图齐齐的对着照片把人名记了一遍。随后,每天便在门口盯着学生看,暗暗的对名字。碰上记不清的就上前询问。时间一长,问得多了,有学生一进门就笑嘻嘻的对她说“阿姨,今天您都问三遍了,我真住在这栋楼上”、“阿姨我报到,我叫xx,住在xx宿舍”……孔阿姨倒也耐心地答道:“你们别嫌阿姨烦,把你记住了我也就不问了,这是我的工作,认清了人才能给大家看好这个门呀!”  

  孔阿姨写诗的时候往往是字斟句酌,改了又改,数易其稿。对待工作,她也是这样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正是因为孔阿姨和同事们的辛勤工作,四年来10号学生公寓不曾丢过一台电脑,实现了贵重物品零丢失。孔阿姨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工作优不优秀,不是别人评的,而是要踏实干的。她说,既然站在这班岗就应该保卫好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不仅是学校工作的要求,更是良心责任的要求。 

关爱,如诗意一样温情

http://news.xust.edu.cn/UploadFile/2012613152244228.jpg

  一帮半大小子围着孔阿姨聊天,这是10号学生公寓值班点时常出现的温情一幕。 

  远离父母,10号学生公寓的同学们有点什么心事的时候总愿意和孔阿姨坐着聊一聊。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的杨国柄同学就说:“不知道为什么,有事总想和阿姨聊聊,觉特别亲切温暖。”孔阿姨听到了笑着说:“我最碎的娃都比他们大,只是把他们当自己娃嘞”。 

  临近毕业的时候,501宿舍的一名学生和女朋友分手了,进门总是耷拉个脑袋,完全没有往日的精神。一天他主动找到孔阿姨诉说,孔阿姨默默地安慰他,耐心的给他讲人生和感情的道理。学生最后一拍大腿站起来说;“阿姨,我想通了,你和我妈妈说的真是一模一样的。” 

  和蔼可亲是这栋楼里学生形容孔阿姨最多的字眼。可孔阿姨也有“蛮横霸道”的一面。大四上学期的一个中午,一名送水工在楼道里大声囔囔,问谁要的水。孔阿姨立马就站起来制止道:“娃们家都午休呢,下午上课学习考研的,你不能打电话问清楚再送?”那人却不管不顾的又上2楼叫喊。孔阿姨一下就火了,指着他说:“会送水就送,不会送就出去!” 

  孔阿姨的诗歌总洋溢着对故乡对生活的热爱,对着学生她一样满怀温情。她就像只老母鸡护着小鸡仔,把最无私的情感付与了10号学生公寓的同学们,为他们建起了一个最安稳的港湾。 

  同学们一样也默默记挂着孔阿姨。每次买点杏子、桃子,总想着让阿姨也尝一口,过年回来也总想着给阿姨带一点土特产。可孔阿姨都让同学们把东西拿回去,她说:“哪能拿娃娃们的东西,心里记着我就挺高兴的!”今年5月初的时候,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的杨国柄、电控学院的薛浩在聊天中偶然听到了阿姨的心愿:出一本诗集!两个人便暗暗筹备起了这件事,帮着整理文稿,宣传募集资金,想着在毕业前能为孔阿姨做点事情。孔阿姨知道后说:“娃们的心意我懂,但咱不图名利,我的书不卖,只送给真心喜欢的人。多少人捐钱咱就印多少本”。有同学与她说要捐三本书的钱,孔阿姨就不高兴了,说你要这么多干啥,一本就行了。 

这便是孔阿姨,像是10学生公寓同学们共同的妈妈。她把温情写在了诗歌里,把关爱留给了同学们,把奉献融进了这四年光阴。 

  一路诗情,孔阿姨在西安科技大学的四年把简单的宿舍管理工作做得比诗歌还要精彩,把关爱真正送进了学生心里。孔阿姨在采访时总说自己做的事情平凡得不值一提。学校长期关心支持学生公寓管理工作,自己才能在岗位上发挥长处;同事们共同的辛勤努力才换来了同学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毕业的日子近了。孩子们走了,新的学生会到来,那必将又是一个忙碌不已的季节。曾经就是在这样的忙碌里,孔阿姨走进了校园,用行动诠释了构建和谐校园、服务广大学生的誓言。而正是因为有着许多像孔阿姨这样用行动实践誓言的平凡职工,西安科技大学的校园才在骊山脚下清风徐徐、水波盈盈。